全球為了鞏固未來高科技產業(yè)的地位,半導體成為各國首要發(fā)展的目標。繼日本大動作宣示,將「復興本土半導體產業(yè)」后,據電池FPC小編了解,印度也加入打造芯片工廠的行列,即將推出規(guī)模達數十億美元的投資藍圖,以及生產補貼計劃(PLI),正積極聯(lián)系臺積電(TSMC)、英特爾(Intel)以及聯(lián)電(UMC)等國際半導體廠商。
印度政府將通過稱產相關的獎勵措施(PLI)、電子元件和半導體制造促進計劃(SPECS),兩大項目來吸引國際廠商前來設廠。
那些計劃中,提供某些零組件的關稅減免、資本和財政的相關福利。而主導的印度高層,包含印度電信部長Ashwini Vaishnaw、首席科學顧問KVijayRaghavan、政府智庫Niti Aayog成員VK Saraswat、以及來自產業(yè)界和學界的代表。
目前印度官員們正積極聯(lián)系,英特爾、臺積電(TSMC)、英特爾、富士通、AMD、聯(lián)電等多家全球知名半導體制造商。報導稱,雖然印度在芯片設計(IC設計)實力雄厚,但是于制造領域相當不足,主要的障礙就是打造一座晶圓工廠動輒100億美元的巨額投資,讓印方遲遲無法動土開工。
不過,據電池FPC小編了解,由于印度在電子產品制造、汽車、國防、航空,以及下一世代的產業(yè),對半導體芯片的需求與日俱增。目前,據統(tǒng)計該國進口半導體有近240億美元(新臺幣6720億元)的需求,到2025年將直逼1000億美元(新臺幣2.8兆元)。
臺經院產經數據庫總監(jiān)劉佩真強調,近期疫情、美中科技戰(zhàn)、地緣政治變動,使得國際半導體市場進入到合縱連橫的新階段。以印度而言,基礎或成熟的電子產品或零組件,是其發(fā)展的主力。
據電池FPC小編了解,美中貿易戰(zhàn)后,印度接收由中國大陸撤出的產能,再加上美國強化印太戰(zhàn)略期望未來印度也能在半導體供應鏈中扮演一定的角色,都加強了印度打造本土晶圓廠的想法。
豐田(Toyota)于昨(3)日發(fā)布消息指出,10月在中國大陸新車銷量比去年同期下降19.2%至14.2萬輛,已經是連續(xù)3個月衰退。另一汽車巨頭本田(Honda)也稱,10月在中國大陸銷量亦下滑17.9%至14.8萬輛,是連續(xù)6個月負成長,兩家汽車仍持續(xù)受到芯片荒影響。